七位文壇大家,七位中新世代導演
  跨越海峽,連結臺灣、香港兩座島嶼
  紀錄二十世紀大歷史的變遷,戰亂,離散與聚首
  再掀華人文學創作最燦爛的篇章
  劉以鬯、洛夫、瘂弦、林文月、白先勇、西西、也斯
  藍光版+DVD版+作家小傳書籍完整典藏
  
  《他們在島嶼寫作》電影計畫試圖以紀錄片影像為媒介,導演的電影風格語言為引路人,將重要華文文學家以電影文本的形式,紀錄下文學大家的重要記錄的同時,介紹給下一代的讀者。
  
  我們的重點不僅止於保存,更希望展現作家及其作品在世代交接的歷史過程中,是如何傳遞出令人感動的力量,成為一世代的文學文化資產。如此以來,這些文學才有可能永留人心,如火炬不朽不滅,重燃出新一波的書寫復興。
  
  繼2011年推出六位以臺灣為主的文壇大家,《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系列這次跨越海峽、連結另一座島嶼香港,由七位中新世代精銳導演鄧勇星、齊怡、劉佩怡、王婉柔、陳懷恩、陳果、黃勁輝,以電影的語言,重新詮釋紀錄台港七位重要的文學大師:劉以鬯、洛夫、瘂弦、林文月、白先勇、西西、也斯,生命與創作的歷程。
  
  ◆ 劉以鬯:《1918》
  
  香港作家劉以鬯,20世紀初生於上海,見證近代華人文壇歷史遞嬗。本片走入主角的記憶與生活,親近他既庶民又名士的城市感受,呈現出充滿魅力、堅持與趣味的個人特質。三○、四○年代,意興風發的青年劉以鬯,上名校、學賽狗,熱衷文學創作。在上海租界,動盪中風湧著文學活躍,人才際會。
  戰事改變劉以鬯的編輯工作及出版事業。1948年遷徙香港,輾轉新加坡、馬來西亞,在報紙副刊總編輯頭銜中輪替得志與失意。1957年重返香港,進入寫作的黃金年代。1963年發表《酒徒》,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最具影響力的意識流長篇小說,導演王家衛改編《酒徒》及作家生平,拍成電影《花樣年華》,向這一輩遷徙的文學大家致敬。如果問當代華人學生最喜歡的前衛作家是誰?不少學生會回答這位高壽96歲、至今創作不輟的香港作家——劉以鬯。
  
  推薦人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藝術總監)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文所所長、作家)
  張艾嘉(台北金馬影展執委會主席、導演)
  楊 照(作家)
  曹瑞原(導演)
  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聯名推薦
  
  藍光 / DVD光碟:
  劉以鬯:《1918》(導演 /黃勁輝)
  電影本片─105分鐘
  電影花絮─62分鐘(含幕後花絮與未收入片段)
  劉以鬯的文人風貌
  談劉以鬯
  導演與幕後工作人員談製作過程
  
  作家小傳書籍:
  總序
  作家簡介
  重要事件年表
  作品書影
  作品選讀
  
  商品規格說明:
  光碟版本:DVD+BD
  發音語言:華語發音
  字幕選擇:繁體中文、英文
  光碟片數:共2片
  片長時間:本片105分鐘,花絮62分鐘
  螢幕比例: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