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唱片

瀏覽紀錄

DVD
台灣
MOVIE
電影安哲羅普洛斯套裝精裝版 (所有作品)
THEO ANGELOPOULOS
安哲羅普洛斯 套裝精裝版(塞瑟島之旅.霧中風景.尤...)
網路價 NT$ : 1,449
產品條碼 :
4716306182666
產品編號:
TAM0013
發行公司 :
太古 (發行商品)
發行日期 :
2005/05/11
發行類型 :
內裝片數 :
1片
停售

商品簡介

★法國坎城影展費比西獎、最佳劇本獎–《塞瑟島之旅》
★義大利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霧中風景》
★法國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費比西獎–《尤里西斯生命之旅》

大師級導演
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對希臘人來說,安哲羅普洛斯的誕生無疑是40年代最榮耀的一件事之一,對電影史上來說亦是。這麼一位融合詩與哲學於其電影作品中的導演,透過對於古希臘戲劇的狂熱,安哲羅普洛斯刻意將他的畫面營造成一種深度的悲劇感,極為內斂又層次分明。以廣角鏡的視野探索孤獨的極限,以考古學家的精神研究神話原型與人類的經驗法則,最後在民族歷史的變遷中,鍛鍊出獨特的詩意與哲學思維。除了古代的荷馬,很少有人像他這樣改寫史詩,讓歷史以不同的生命再次復活,也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如此重用長鏡頭。他以詩人的身分凝視希臘自然景觀與其後的歷史意義,又以漂泊者的身分紀錄人類內在最孤獨的風景,他以哲學思考電影,也以哲學捕捉人性,他知道如何將知識賦予美感,也知道如何從過去透視未來,他在現實與想像之間,傑史坦考曾說過:要給安哲羅普洛斯的作品下定義,只須把布荷東的名言反過來說即成:『在他的作品中,真實的事物都將逐漸走向虛幻與想像。』而安哲羅普洛斯他自己可能什麼都不作評斷,他只會坐在那邊觀察著我們,似乎暗示著什麼都不要想,只要把自己交給他,因為在他的長鏡頭裡,我們的旅行才剛開始。

配樂大師
伊蓮妮‧克蘭卓(Eleni Karaindrou)

希臘作家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御用配樂人–伊蓮妮‧克蘭卓(Eleni Karaindrou)是少有的女性配樂家,也是這世界上唯一能從安哲羅普洛斯耳朵進入他那深沉如井的腦海,與他以音符交談,關於哲學與其背後的諸餘眾生。安哲羅普洛斯總是用緩慢凝重的長鏡頭去表現他對生命、國家、自然的熱愛,而與他一起合作了近二十年的伊蓮妮‧克蘭卓總是恰如其分地為這些畫面添上充滿詩意和哲思的音符。或者鋼琴的清脆、或者交響樂的恢宏、或者長笛的悲鳴,即便是同樣的旋律在伊蓮妮‧克蘭卓的編曲下也呈現出不同的特質和情感。視覺與聽覺的層次表現,讓觀眾在這趟感官旅程中,再度又被取悅。

塞瑟島之旅–航行在國境與生命的邊緣地帶

《塞瑟島之旅》、《鸛鳥踟躕》和《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堪稱是安哲羅普洛斯的國境三部曲。其中,以1984 的Voyage To Cythera《塞瑟島之旅》尤為經典,卻也因為後來其他作品引起極廣大的迴響,而使此作品成為世人最易忽視的遺珠之憾。

故事一開始,以一連串的連續鏡頭交代時序的發生,也代表導演本身最愛事件之前後,結尾則以一個足以代表整部電影核心的意像傳達:一個受到遺棄的老男人,獨自搭著木筏在晨霧中漂流–安哲羅普洛斯鏡頭代表作-主角緩慢淡出在偌大霧陣裡,顯示一種寂寥的生命哀歌。

男主角由當時希臘最佳資深舞台男演員Manos Katrakis所飾演,他是一個長期流放在外的革命人士,經過蘇俄政府的瓦解,多年後終於能夠回歸故鄉,當他以如此矛盾又曖昧的身分,再回到記憶中熟悉的地方,再面對家人與朋友時,人情間的疏離,他們盲目的面對未來,與對於祖國低度的認同與漠視,完全透露當時人們企圖遺忘沉痛的記憶,卻不知日子該如何走下去。

與安哲羅普洛斯其他作品比較起來,《塞瑟島之旅》是將現實與想像兩個世界組合最極致的代表作,電影同時呈現一種張力的對抗,記憶與生活,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未來,全都在安哲羅普洛斯的長鏡頭中再次混合,重組出一個意識的迷宮,邀觀眾一同入鏡感受。

霧中風景–邁入大人世界的殘酷旅程

『尋找』似乎已成為安哲羅普洛斯作品中一貫的命題。在他故事裏的人物,與漂泊總是離不開關係,尋找祖國、尋找父親、尋找失落的記憶,不管是何種型式的尋找,他們藉旅程完成對人生的認識,每次的歸來是為了離開,而每次的離開,又是為了下一次更長的遠行。

《霧中風景》是相當標準的公路電影,影片是從一個謊言開始的,弟弟Alexander小亞歷山大和姐姐Voula維拉的母親告訴他們兩人:父親住在德國,尤其以維拉特別深信不疑。從此,他們藉著觀看火車,想像德國是怎麼樣的國家,爸爸又是怎麼樣的人。為了讓弟弟相信爸爸確實存在著,維拉更告訴他《創世紀》裡關於上帝如何為世界帶來光的故事。一個晚上,孤獨且冷漠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有了一個藉口想要逃離,他們跳上火車,踏上尋父的旅程。從此以後,他們遇見了許多人,把他們趕下火車的乘務員,舅父,警察,卡車司機,流浪藝人奧瑞斯提斯和小火車站上的軍人。每認識一個人,他們都會假想成他可能是父親的可能性,其中以奧瑞斯提斯和卡車司機傷維拉最深,維拉最喜歡奧瑞斯提斯,然而他卻是一位同志,對維拉的愛慕毫無感覺,卡車司機是個糟糕的傢伙,他騙走她的童貞。這些連續的類父親的角色都是讓迫使維拉邁入成人的殘酷歷程。他們摧毀了維拉最純潔的信念,卻悄悄地改變了亞歷山大。影片結尾,小亞歷山大像上帝一樣伸出右手,“命令”世界上出現光,這時候,夜霧漸漸散去,晨光中的大地,出現一絲生機,代表上帝之光的亞歷山大。

這部影片經過安哲羅普洛斯之手,被拍得如同古希臘悲劇。那些向人們走來的沈默藝人們,姿態如同古希臘中行進的歌隊,肅穆且莊重。演員的表現延伸性極大,而兩個小演員Tania Palaiologou和Michalis Zeke成熟的演技更使人驚艷不已。在與卡車司機的那場對手戲,維拉將一種懵懂的心碎和壓抑表現的淋漓盡致,後來將自己的身體成為一種交易工具的世故,看似消極其實是一種持續支持自己與弟弟生活的正面力量,只要活下去,就會有希望,種種橋段足以看見導演巧思安排的情感層次,整部電影可說是一段殘酷又淒美的成年禮。

幕後花絮:

公路片似乎擁有一貫的命題,就是漫無止盡的『尋找』。《中央車站》老婦人帶著小男孩尋找父親,《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帶著小男孩找媽媽,《人造天堂》前公車司機帶著殺人犯哥哥與妹妹一起踏上尋找以往的正常生活。這些沒有終點的旅程,非常空虛,失望和意外不斷衍生,外顯或內在情緒一波多折,也模糊他們最原始的意圖,即尋找。然而常言道,旅行的重點不是終點,而是過程。一如《霧中風景》的結局,父親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已是旅程本身。

安哲羅普洛斯迷可能會注意到這部戲的男主角又是叫做 “亞歷山大”。或許如高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