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紅盒子,裝進國寶藝師的一生執著
  十年紀錄,情緣跨越兩代父子與師徒
  收錄掌中戲後場配樂,延續技藝傳承
   
  「請再看一眼,這也許是最後一眼。」——導演楊力州
  看似樸實的紅盒子,裝載掌中戲國寶級藝師陳錫煌掌中能量的來源、掌上功夫的祕密。《紅盒子》製作歷時十年,不只紀錄八旬長者的傳承使命、探究兩代國寶間的矛盾,更以大銀幕展現老師傅為戲偶注入靈魂的掌中技藝,企圖將傳統布袋戲的獨特魅力,重新帶回常民生活。
   
  關於配樂
  本紀錄片由音樂家柯智豪擔任配樂,以掌中戲傳統後場音樂為基礎,拆解挪用,賦予紀錄片中人物情感堆疊,更為劇中時時出現的掌中戲偶加入生命動態。陳錫煌國寶藝師與傳承者們蒼涼與無奈的情感,潛入進樂聲中。
   
  「藉著這個作品,其實體現了第一線演出的藝術家的狀態。陳錫煌師傅在創作時,總是不斷問自己:觀眾是否能夠接收到他想要傳達的東西,並且不斷改進。這個精神他也放在這部電影配樂的製作中,讓觀眾能夠聽見《巧遇姻緣》要說的故事。」──音樂/柯智豪
   
  《巧遇姻緣》完整後場配樂
  「請大家幫忙,趕快把掌中戲傳承下來。] 」──掌中戲國寶陳錫煌
  一對才子佳人在廟會中巧遇,心生情愫。然而美人卻意外落難,幸得英雄救美,最終成就佳偶一對。《巧遇姻緣》為李天祿創作,陳錫煌的拿手好戲,全戲無對白,生、旦、丑的情感交流與武打動作,全靠後場配樂及細膩的操演功力傳達,其傳統技藝凝鍊的能量卻使觀眾忘我沉浸,震撼不已。
   
  導演楊力州頭一次看到陳錫煌的演出後,就被其維妙維肖的細微動作感動,也成為他拍攝本片的動機。過程中,除了對陳錫煌的周遭事物及掌中戲現況拍攝之外,更花費甚多心力紀錄陳錫煌操偶的動作,甚至是毫不藏私的裸手示範,為的是要搶救下傳統技藝傳承的機會。本片最後收錄長達十五分鐘的《巧遇姻緣》全戲,拍攝時在沒有後場的情況下,陳錫煌與弟子依然憑藉其對節奏及氣氛的掌握完成,後期才由曾與陳錫煌合作多年的樂師與柯智豪團隊,以豐富的經驗,一步步配合加入後場配樂。
   
| 編號 | 曲名 | 
|---|---|
| 1. | 標題 0:33 | 
| 2. | 才可能離開布袋戲3 2:52 | 
| 3. | 初次出國演出2 0:51 | 
| 4. | 奔喪(長版)2 2:22 | 
| 5. | 巧遇姻緣(電影主題曲)11:31 | 
| 6. | 巧遇姻緣(結尾) 0:28 | 
| 7. | 標題(大提琴版) 1:46 | 
| 8. | 七朝歌RE 2:30 | 
| 9. | 大逆不道 2:27 | 
| 10. | 父親 3:10 | 
| 11. | 後場鑼鼓1 0:41 | 
| 12. | 偶戲館再現2 0:35 | 
| 13. | 返台奔喪 1:07 | 
| 14. | 忘了元帥2 2:10 | 
| 15. | 赴上海 0:33 | 
| 16. | 昌 1:21 | 
| 17. | 一灘爛泥 2:12 | 
| 18. | 上海 0:39 | 
| 19. | 後場鑼鼓2 0:21 | 
| 20. | 偶戲館再現1 5:41 | 
| 21. | 戲台咖無人 1:39 | 
| 22. | 豬母稅 1:18 | 
| 23. | 才可能離開布袋戲2 2:48 | 
| 24. | 奔喪1 1:17 | 
| 25. | 爭王 1:23 | 
| 26. | 空間落成1 0:59 | 
| 27. | 奔喪(長版)1 1:46 | 
| 28. | 初次出國演出1 0:45 | 
| 29. | 忘了元帥1 1:40 | 
| 30. | 後場鑼鼓3 0:37 | 
| 31. | 沒有傳統的底 0:35 | 
| 32. | 我都要教 0:29 | 
| 33. | 開場1 1:27 | 
| 34. | 開場2 1:37 | 
| 35. | 才可能離開布袋戲1 2:41 | 
| 36. | 空間落成2 0:54 | 
| 37. | 秘技集 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