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為大提琴寫了五首奏鳴曲,創作時間集中在1796、1808與1815年,而這二十年也正好橫跨他的創作三階段。早期作品的特色以吸收、消化傳統的素材為主。中期以後已經摸索出自己的個人風格,並且追求所謂的「英雄式」風格。晚年因為失聰,因此這時期的創作只能憑內心的感覺與想法,用心揣摩體會。
三首為大提琴與鋼琴所寫的主題變奏創作動機至今仍然不詳。這三首變奏曲都是標準的古典風格:速度上的變奏、小調變奏,最後一段變奏則是根據主題自由的隨興發展。莫札特歌劇《魔笛》詠嘆調〈一個女孩或妻子〉十二段變奏據信和前兩首大提琴奏鳴曲都是1796年的作品。莫札《魔笛》二重唱〈對愛有感覺的男人〉七段變奏則是1801年的作品,這時委託莫札特創作《魔笛》,同時也是作詞者的席卡奈達正在維也納準備重新上演這部歌劇。
「在大提琴家的事業版圖裡,錄製貝多芬的奏鳴曲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高提耶‧卡普松說。「從年輕的時候,這些奏鳴曲就是我生活裡的一部分,一直在等待我覺得已經準備好,可以走進錄音室的恰當時機。」合作的鋼琴家布雷利不只是音樂上的夥伴,更是一個可以在心靈上與高提耶‧卡普松溝通的好友。相同的觀點讓音樂充滿自發性與隨意不拘;絕佳的默契則讓音樂自由卻不踰矩。
§ 曲 目 §
CD 1
1-2 貝多芬:F大調第一號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的奏鳴曲,作品5-1
3-4 貝多芬:G小調第二號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的奏鳴曲,作品5-2
5-7 貝多芬:A大調第三號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的奏鳴曲,作品69
CD 2
1-2 貝多芬:C大調第四號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的奏鳴曲,作品102-1
3-5 貝多芬:D大調第五號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的奏鳴曲,作品102-2
6. 貝多芬:莫札特《魔笛》〈對愛有感覺的男人〉主題七段變奏,WoO 46
7. 貝多芬:莫札特《魔笛》〈一個女孩或妻子〉主題十二段變奏,作品66
8. 貝多芬:韓德爾《猶大‧馬加比》〈看那英雄凱旋歸〉主題十二段變奏,WoO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