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放躁動的痛快嘶喊,華麗詩意的搖滾重擊
◎ 登上英國搖滾榜Top 4、獨立榜Top 13,英倫另類搖滾勁旅全新蛻變的第四張大碟
◎ Sputnik Music譽為諾亞方舟般的音樂救贖,Drowned in Sound比做現代的Led Zeppelin
英倫另類搖滾勁旅We Are the Ocaen繼2012年發行第三張專輯《Maybe Today, Maybe Tomorrow》後,睽違近三年終於帶著全新的創作專輯《Ark》強勢回歸。正如樂團主腦Liam Cromby在媒體專訪前所宣稱,《Ark》一輯企圖突破他們以往的創作框架,融入新的元素,試圖為樂團指引出一條與過往截然不同的創作方向。
回頭聽他們過去的創作,不難發現他們的音樂總顯得年輕,對音樂的熱情結合著狂放的個人情感與年少獨有的憤世忌俗,毫無保留地體現在他們躁動的音樂創作上。因此在他們的第一張專輯《Cutting Our Teeth》與成名作《Go Now and Live》中,我們總能夠從他們狂躁、粗糙的音樂質地裡,透過快速變換的吉他riff與雙主唱的嘶喊,痛快地感知到強烈且直接的聲響,一次又一次刺激著那些莫名其妙的傷感與憤怒,而那樣的音樂氛圍也自然而然地成為We Are the Ocean所易於辨識的創作調性。
2012年,前主唱Dan Brown的離團,使眾多樂評人不禁懷疑:少了Dan Brown粗啞、高亢的嗓音,We Are the Ocean是否還能保有過往吸引人的音樂質地? 第三張專輯《Maybe Today, Maybe Tomorrow》雖然仍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但We Are the Ocean的創作卻也因此陷入低潮,如何開闢出一條新的創作道路成為他們最重要的課題。而就在2015年,他們終於以新專輯《ARK》打破了創作焦慮所砌成的沈寂,企圖以嶄新的樣貌再現。被眾多樂迷視為樂團破格之作的〈ARK〉,曲中以大量的管弦樂器點綴,在華麗的樂音表現中搭配富含詩意、哲理的歌詞,超越了他們既有的創作想像,進一步拓展了自身的創作格局。〈Good for You〉一曲則無疑是專輯中的佳作,groovy的節奏與出色的旋律搭配著主唱Liam Cromby時而溫潤、時而壓抑的嗓音交織出赤裸的男女情慾。而專輯中段,卸下噪響的樂音,〈Letter to Michael〉以最純粹的聲音娓娓唱出醇厚的父子之情。更不用提〈Holy Fire〉、〈Wild〉等曲所蘊含的力度皆表現出樂團的創作潛力。
無論是管弦樂器的使用、樂器的搭配亦或是穿插在歌曲之中如頌歌般的和聲,在在都凸顯了We Are the Ocean多元的創作企圖,衝動少年雖早已不在,在音樂的道路上他們究竟能夠走到哪,或許仍值得期待。(文 / UMAS)
編號 | 曲名 |
---|---|
1. | ARK |
2. | I Wanna Be |
3. | Good for You |
4. | Do It Together |
5. | Shere Khan |
6. | Hope You’re Well |
7. | Letter to Michael |
8. | Holy Fire |
9. | Wild |
10. | There’s Nothing Wrong |
11. | The Midnight Law |
12. | Remember to Remember Th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