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德拉札科夫,男低音/米哈伊爾‧彼得連科,男低音/謝米什庫爾,男高音/奧格諾文科,男低音/安德列‧波波夫,男高音/季卡,女高音/迪納瑞爾,女高音/拉奇韋利什維利,次女高音
☉諾謝達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與芭蕾舞團
1869年,鮑羅定在朋友斯塔索夫的建議下,嘗試把古俄文學《伊格爾遠征記》的故事譜成歌劇。因為鮑羅定的醫學本行過於忙碌,這部依照史實與文學改寫而成的歌劇創作進度非常緩慢,甚至在鮑羅定逝世時都還能未完成,最後由葛拉祖諾夫與林姆斯基─科薩科夫兩位友人續完並補上序曲。由於從英語翻譯,一般愛樂者習慣稱它為「伊果王子」。
這段歷史發生在1185年,北新城的伊格爾大公出兵攻打波洛維茨,但是軍隊卻全數被波洛維茨殲滅,自己與兒子弗拉基米爾也成為階下囚,波洛維茨軍隊還攻進普季沃,到處燒殺。為了回到祖國拯救人民,伊格爾與弗拉基米爾從波洛維茨軍營裡順利脫逃回到普季沃,人民快樂地歡迎伊格爾大公回國。
這一場演出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在2014年三月的全新製作,擔任重要角色的,都是出身斯拉夫民族的聲樂家,全劇以俄語演唱。《紐約觀察家報》把這次的製作譽為「大都會歌劇院精彩製作出一部不太可能呈現出來的歌劇。這一次的演出,一定會成為任何一座歌劇院史上黃金時期的珍寶」。
除了全本歌劇,影片還附有歌劇導聆,幾名主角與指揮諾謝達、導演切爾尼亞科夫訪談與珍貴的幕後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