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樂團「披頭四」成員中,以約翰藍儂和保羅麥卡尼的創作力最是驚人,在藍儂死後,麥卡尼因為這份創作的鼓舞,將其創作觸角延伸到古典音樂的領域。這是麥卡尼第一次嘗試古典音樂的創作,在一九九一年,為慶祝英國皇家利物浦愛樂協會成立一百五十年的紀念,該協會委託麥卡尼寫下了這闕利物浦神劇,在當時成為轟動搖滾樂壇和古典樂壇的巨作,而麥卡尼也因此開啟了在古典音樂創作上的另一扇門,此後才有了「Working
Classics」、「Standing Stone」、「Garland for Linda」等古典傑作一一問世。
如今時隔十五年,這份當年首演時的現場錄影,再度以「杜比5.1」立體聲的重新混音,隆重問世,讓我們看到此劇當年首演時的盛況。片中第二片DVD加收了兩份以往從未問世的珍貴紀錄影片:一片是麥卡尼帶著攝影團隊重回利物浦這個他出生、成長的城市,去看當初勾起他創作這齣神劇的許多熟悉街景,在這些街景中,他講述自己的童年記憶,然後再帶領我們看到他創作整齣神劇的過程,並且帶我們深入神劇完成後排練過程的種種,看到他與指揮、卡娜娃等人在演出前針對此劇的溝通和種種看法,也讓我們看到此劇是如何成形的。
在第二段影片中,麥卡尼前往自己幼時的母校利物浦學院,在這座已為人廢棄的校園中,回憶自己與老師、同學種種的互動與故事,其中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和談話,也因為這份影片的紀錄,觸動了麥卡尼拯救這棟舊建築的想法,日後此地就成為他所創辦的利物浦表演藝術學院的所在地。
卡司
卡爾戴維斯(指揮)皇家利物浦愛樂管弦樂團與合唱團
女高音:卡娜娃
次女高音:莎莉.柏吉絲
男高音:傑利.海利
童聲男高音:傑若米.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