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愛作夢的高吉」是馬勒委託柴氏創作,為了要在一九零七年維也納宮廷歌劇院上演,但此劇卻始終沒能在兩人生前演出,而一直拖到一九八零年才首度與世人見面。
如果要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的作曲家中選出一位最足以代表德國音樂傳統在當時陷入頹圮、與新時代價值觀產生衝突的作曲家,那麼此人非柴姆林斯基莫屬。在一八九零年代他剛崛起時,面對的是由布拉姆斯和華格納所劃下的龐大傳統,在這個傳統下,似乎有一條明朗而開闊的大路,可以自由地在後浪漫時代的氛圍下呼吸吞吐,這讓他以不到三十歲之齡,就成為當時的巨匠,可是,當他走進二十世紀的天地,在七十多歲過世時,卻已經成為被時代所棄、為各界所遺忘的前朝遺緒了。這樣的對比,讓他與同時期的馬勒比起來,可以說是享受到完全對比的待遇。柴姆林斯基是生前享盡榮寵、死後卻被視為作風不夠明確獨特的後浪漫派人物、而馬勒卻是在生前苦尋不到認同、在死後才備極哀榮。歌劇「愛作夢的高吉」是馬勒委託柴氏創作,為了要在一九零七年維也納宮廷歌劇院上演,但此劇卻始終沒能在兩人生前演出,而一直拖到一九八零年才首度與世人見面。此劇的主角高吉老是幻想夢中的公主會和他結為連理,但事實上,高吉正是現實生活中的柴姆林斯基,而夢中的公主,則是日後下嫁馬勒的艾瑪辛德勒,也就是著名的艾瑪馬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