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演出是2007年2月間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拍攝的。由出身自俄國頂尖的波修瓦劇院指揮家葛濟夫,領導三位當今首席歌唱家,演唱柴可夫斯基最膾炙人口的歌劇,讓這份製作讓人完全無法抗拒。劇中弗萊明和霍佛洛斯托夫斯基演出主角塔蒂雅娜和尤金奧尼根這對命運乖違的愛侶,兩人在扮相、歌藝和地位上都可以說是當世最佳組合。這份在去年2月間也在歐美各大戲院播出,深受觀眾和樂亭人的好評。弗萊明不僅有姣好的外型、身材和古典的扮相,她自己東歐的血統也為這個要以俄語演唱的角色添加了說服力。在劇中最重要的「情書場景」中她的獨唱更是表達出女主角徬徨不安的情感和脆弱的心靈。而男主角霍佛洛斯托夫斯基在最後一幕的獨白演唱中,則洋溢著無限的熱情和被遺棄的絕忘。而雖然劇中蘭斯基一角應屬配角,但柴可夫斯基似乎偏愛這個男高音角色,把全劇最美的詠嘆調都寫給了他,也因此男高音瓦葛斯的加入,就讓這份製作更加的成功。他的抒情男高音在第一幕的愛情詠嘆調和隨後與奧尼根決鬥的二重唱裡,都展現出最耀眼的成績。在舞台設計Michael levine在第一幕採用白樺樹和落葉作背景、第二幕的舞會則藉由桌子和椅子製造出劇中人被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情慾所囚禁的心理暗示,都讓我們看到了一份既掌握十九世紀普希金名著中沙皇時代俄國貴族的寫照,又適度地呈現出劇中人的心理,讓觀眾更能融入劇情,都讓這份製作,成為我們時代最值得收藏一份影音經典。而透過著名的古典音樂影片導演Brian Large的運鏡和分鏡,我們看到了即使親臨大都會歌劇院也看不到的舞台上演員表情,尤其是三位歌唱家都有姣好外型作為焦點,他們臉部細膩的表情,讓他們的演唱和劇情,都更為具說服力和讓人感動於柴可夫斯基的這部歌劇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