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在十九世紀前半葉已經開始極度盛行,巴黎人對於芭蕾尤其狂熱,著迷到所有歌劇到法國演出都得加入芭蕾場景,就像本輯所收錄的古諾歌劇《浮士德》中的圓舞曲、龐開利歌劇《喬宮達》裡的<時間之舞>,以及奧芬巴哈《歡樂巴黎人》。德利伯1870年的《柯貝莉亞》以迷人的旋律配合著劇情發展而成為舞蹈家巴蘭欽最喜愛的舞蹈作曲家之一,柴可夫斯基也是在德利伯的作品中找到靈感後才開始譜寫芭蕾音樂。《睡美人》是古典芭蕾最優秀的成果,西方芭蕾之所以能夠保留與發展,《睡美人》是影響是最大的因素之一,也成為後世編舞家的創作泉源,柴可夫斯基更以音樂賦予每一個角色鮮活的個性,根據蕭邦鋼琴曲改編成管弦樂曲編舞的舞劇《仙女》是復興「白色芭蕾」的代表作,成功的把「白色芭蕾」帶入二十世紀。
Offenbach: Gaite Parisienne (arr. by Manuel Rosenthal) (Excerpts)
Gounod: Ballet Music (Faust)
Gounod: Waltz (Faust)
Tchaikovsky: Suite from "The Sleeping Beauty" op.66a
Delibes: Coppelia - Suite
Chopin: Les Sylphides (Orchestration: Roy Douglas)
Ponchielli: Dance of the Hours (La Gioconda)
Conductor Karajan, Herbert von
Orchestra Berlin Philharm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