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倫.寇帝斯,大鍵琴/法蘭斯.布魯根,長笛/布魯斯.海尼斯,巴洛克雙簧管/露西.范.戴爾,小提琴
在法皇路易十五登基後,因為他喜好享受,對藝術有獨特的品味,因此讓法國的文化和藝術登上另一個高峰。這段期間在音樂中最出色的代表就是法杭梭.庫普蘭的大鍵琴作品,尤其是他在1722年發表的第三號大鍵琴曲集,最能象徵那個時代法國上下對藝術追求的高度熱情。這套曲集共有七首組曲(第13號到19號組曲,本片少了第17號組曲),完全改變以往組曲各樂章以舞曲組成的作法,代之以各種性格小品,已經可以看到洛可可時代的那種細膩曲風。而且這些作品也都比以往的組曲短,但卻更精緻。本片這份錄音特別遵照庫普蘭譜面上的指示,部份樂章是加進了其他樂器合奏的。法王路易十五登基時的那份藝術熱愛到了十八世紀中葉時,開始暗淡了,在鮑巴斯特和阿蒙-路易斯.庫普蘭這位庫普蘭嫡孫的手中,他們努力維持住祖父那一代法國大鍵琴音樂的榮耀。鮑巴斯特是皇后瑪麗安東的老師,也是美國總統傑佛女兒的老師,片中收錄這首組曲是他獻給法國女首富的創作。庫普蘭孫子是尼古拉.庫普蘭的獨子,他的作品已經流露出對於鋼琴這種樂器浮現帶給大鍵琴的影響,而他眼中的奏鳴曲也已經具有現代的觀點。本片錄音是美國大鍵琴家亞倫.寇帝斯在1975-76年的作品,身為雷翁哈特在阿姆斯特丹的高徒,他在近年來轉型為著名的古樂指揮,成為近年來在韓德爾歌劇研究上的名家,帶領「巴洛克情結古樂團」灌錄了許多世界首度錄音的韓德爾歌劇和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