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英國組曲、法國組曲、觸技曲、幻想曲
為紀念鋼琴大師李希特逝世十周年,Philips與Decca兩大廠牌聯手整理旗下李希特的經典演出紀錄,發行一系列紀念專輯,自2007年中至2008年初陸續出版,其中許多錄音都是首度以中價位發行。大師李希特一向不喜歡在錄音室錄音,因為他認為音樂會的錄音最真誠,也最具生命力,因此系列中多為現場錄音。顧爾德(Glenn
Gould)稱他為「這個時代最強的音樂交流者」,而只有在音樂會上,李希特的音樂天才才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其忠於樂譜的演奏,深思及巧思後的詮釋,以及全面性的技巧,令許多不求甚解的泛泛演奏家折服,也因而榮登偉大演奏家的行列。
巴哈曲目是李希特還未獲得蘇聯當局同意前往西方演奏前,就已經納入個人核心曲目的一部份。從他四○年代後期以後在俄國的演奏會和錄音中可以找到他演奏巴哈協奏曲的紀錄,至於獨奏曲目,則早在1948年就已經有他演奏第3號英國組曲、義大利協奏曲、A小調幻想曲的錄音,而法國組曲也在1968年首度出現在他的都柏林獨奏會上。李希特在巴哈詮釋上,最著名的莫不過於他在1970到73年間,多次在維也納、茵斯布魯克和薩爾茲堡音樂節上彈奏的巴哈平均律全集,這些獨奏會和錄音,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巴哈詮釋文獻,也是李希特以音樂性駕馭彈奏技巧的完美展現。
李希特在六○年代剛出現在西方樂壇時,是以大型曲目中恢宏的結構觀和氣勢呈現受到稱頌,無論是拉赫曼尼諾夫、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舒曼的幻想曲、交響變奏曲,都是最適合他彈奏的曲目。但是他的巴哈彈奏,一開始並不是那麼受到矚目,因為在那個大鍵琴為主流、葛連顧爾德又以他帶著爵士樂般催眠節奏與快如跑馬般的速度甚囂塵上時,李希特那慢到近乎沉思、又經常無視聽眾耐性而遵守著譜面每一樂章都反覆的彈奏方式,實在很難在音樂會上討好人。但是他無視於觀眾的冷漠反應,隨著年歲漸長,越來越常在音樂會上、尤其是那些人跡罕至的音樂會上,照他的方式彈奏巴哈,讓他的巴哈彈奏,尤其是英國組曲、法國組曲的彈奏,成為研究他巴哈彈奏不可或缺的項目。
有意思的是,李希特在挑選巴哈組曲時,似乎不像他在平均律上那麼的沒有偏好,相反的,他的選擇很嚴格,除了本輯中的三首英國組曲、三首法國組曲外,別處頂多也只多出來第1號英國組曲,而六首組曲更從來不在他的彈奏曲目中。李希特的巴哈彈奏在1991年這一年裡,達到驚人的高峰,這一整年他幾乎都在彈巴哈,從11日在義大利的比薩開始,一直到11月,每個月近十場的獨奏會中,他每一場排的都是巴哈,其中只偶爾出現一兩次莫札特和貝多芬作品,其餘都是全場巴哈,而且很多時候是全場英國組曲或法國組曲(三首),這樣的巴哈彈奏,即使是在巴哈復辟的現代,對大部份觀眾都是耐心的考驗。1991年李希特晚年好似迴光返照一般,忽然活躍的一年。似乎有意彌補之前連續兩年他在三月以後幾乎一休九個月的倦怠期一般。1991年李希特整年排了近九十場的獨奏會,對於已經七十六歲的他,似乎意識到時間不多般地在和自己賽跑著。這兩份巴哈錄音,就是在這一年的3月與11月於波昂等地錄下來的大師晚年光輝。
編號 | 曲名 |
---|---|
1. | ENGLISH SUITE NO.3 IN G MINOR, BWV 808 Composer:BACH, JOHANN SEBASTIAN/BACH |
2. | ENGLISH SUITE NO.4 IN F MAJOR, BWV 809 Composer:BACH, JOHANN SEBASTIAN/BACH |
3. | ENGLISH SUITE NO.6 IN D MINOR, BWV 811 Composer:BACH, JOHANN SEBASTIAN/BACH |
編號 | 曲名 |
---|---|
1. | FRENCH SUITE NO.2 IN C MINOR, BWV 813 Composer:BACH, JOHANN SEBASTIAN/BACH |
2. | FRENCH SUITE NO.4 IN E FLAT MAJOR, BWV 815A Composer:BACH, JOHANN SEBASTIAN/BACH |
3. | FRENCH SUITE NO.6 IN E MAJOR, BWV 817 Composer:BACH, JOHANN SEBASTIAN/BACH |
4. | TOCCATA IN D MINOR, BWV 913 Composer:BACH, JOHANN SEBASTIAN/BACH |
5. | TOCCATA IN G MAJOR, BWV 916 Composer:BACH, JOHANN SEBASTIAN/BACH |
6. | FANTASIA IN C MINOR, BWV 906 Composer:BACH, JOHANN SEBASTIAN/B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