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芭蕾舞劇是以聖誕夜裡小女孩與胡桃鉗王子,對抗老鼠王的冒險故事為背景所寫成的一套芭蕾名劇。但這份由編舞家貝亞所編寫的胡桃鉗,則是以他個人的童年故事為背景,重新融合原始編舞家佩第帕的舞作,編寫而成的胡桃鉗,音樂是一樣的,但故事和舞蹈則不一樣。故事中的主角變成了一個小男孩,在聖誕夜裡,他伴著一株頗不壯觀的聖誕樹獨自過夜,樹上掛的都是往年過聖誕節留下來的舊裝飾。小男孩沒有媽媽陪伴,因為媽媽已經過世,但就在聖誕夜當晚,他卻夢到了媽媽,還在聖誕樹下為他準備了小禮物。而就是這個小禮物,為小男孩帶來了一個難忘的聖誕夜:當晚禮物越變越大成了一尊巨大的雕像,所有朋友都蜂擁而至,媽媽也重生,甚至天使也來了。貝亞特這份胡桃鉗舞劇,不僅僅採用柴可夫斯基原劇的全部音樂,同時還加進了許多動聽的圓舞曲和手風琴音樂,後者特別邀請法國國寶手風琴家伊維獲瑪在舞台上演出,將整個故事從俄國聖彼得堡搬到法國的馬賽港,讓我們看到一份自傳式的芭蕾舞劇。這份影片是在巴黎的夏德萊劇院中拍攝的,由於編舞家貝亞那大膽、艱難的現代芭蕾編排,讓這整份胡桃鉗充滿了視覺的新意,是許多對傳統芭蕾有距離感卻深愛藝術的觀眾可以收藏觀賞的一份胡桃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