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勞倫斯、齊瓦哥醫生、印度之旅、第六感生死戀
橫跨俄羅斯、印度、阿拉伯、南美、日本民族音樂
七彩變化自如的魔幻配樂家
莫里斯‧賈爾
電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法國配樂家莫里斯賈爾,成功將民族音樂與傳統交響樂結合,加上對電子合成器的鑽研,在現代與古典的衝擊融合下,流露出華麗多彩的異國風貌。
1924年出生法國里昂的莫里斯賈爾,幼時沒有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直到16歲時,聽到工程師父親帶回的李斯特音樂唱片,才開啟了對音樂的嚮往,並考進巴黎國家音樂學院,學習打擊樂及作曲。學生時代的莫里斯賈爾選修了俄羅斯、印度、阿拉伯、南美、日本等五種區域的民族音樂,這也深深啟發了他日後在配樂上的方向。加上早在電子樂不發達的年代,莫里斯賈爾就對各種電子樂器著迷,更加豐富其創作內容。1962年莫里斯賈爾有機會與名導大衛連(David Lean)合作名片「阿拉伯的勞倫斯」一舉成名之後,更創作了「齊瓦哥醫生」、「印度之旅」等片,先後拿下三座奧斯卡金像獎。與大衛連如同師徒一般的默契與成就,讓莫里斯賈爾年輕時期就在電子配樂界大放異彩。
運用樂器特色襯托出劇中色彩風格,一直是莫里斯賈爾的強項。「齊瓦哥醫生」裡三十把俄羅斯三角琴(巴拉萊卡balalaika)、「雷恩的女兒」中超過八台豎琴編制,而「衝鋒飛車隊3」更動用了鋼琴、管風琴、澳洲的迪吉里杜管(didigeridoo)、斯洛伐克的芙加拉長笛(fujara)等樂器,開創出獨特的傳世經典。從「證人」開始,莫里斯賈爾更以電子樂音縈造出深沉陰暗的氣氛,並在「第六感生死戀」配樂中留下讓人永難忘懷的動人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