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
CD
台灣
The Breath of the Land
大地之息
MIT Saxophone Ensemble
MIT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 (所有作品)
網路價 NT$ : 598
選購數量:
庫存少量,可能缺貨
付款方式:
ATM/信用卡/貨到付款/便利商店付款取貨
產品條碼:
0600568021648
產品編號:
MIT002
發行公司:
風潮音樂 (發行商品)
發行日期:
2025/04/30
發行類型:
內裝片數:
1片

【大地之息】──來自臺灣的聲音

米特的第二張專輯,始於一個提問:
演奏著來自西方的薩克斯風,屬於我們臺灣自己的聲音是什麼?


身為臺灣的音樂家,米特自創團以來,常與國際音樂家交流合作,也曾多次將作品帶往世界舞台。在一次次文化交會的經驗中,我們開始反思:在這些交會裡,什麼是真正屬於我們的聲音?臺灣的音樂,可以透過薩克斯風說出怎樣的故事?

2018 年,我們發行了第一張同名專輯,紀錄了米特創團五年來的種種經歷。那是一張里程碑式的回顧專輯,收錄了我們最具代表性的舞台作品,包括曾於國際演出、與大師合作的經典曲目,是我們對外展示演奏實力與舞台經驗的集大成。

而這張《大地之息》,則是一次更深層的內在探尋。它是我們第二個五年的總結,試圖從文化、記憶與土地的角度,回望並回應「我們是誰」。我們邀請多位優秀的臺灣作曲家與編曲家創作與改編,以臺灣的故事與旋律為核心,結合薩克斯風重奏豐富的音色與演奏技巧,讓來自西方的樂器,發出臺灣土地的聲音。

專輯於 2023 年底錄製完成,原預計於 2024 年發行。然而,疫情幾年來讓國際的音樂交流陷入停滯,連結中斷。我們選擇將這份作品保留至 2025 年,再次準備出發之際,才將它推出。對我們來說,這不只是一張專輯,更是一封等待寄出的信。如今時機成熟,我們希望透過《大地之息》,重新啟動與世界的對話,把臺灣的聲音帶得更遠。

記憶、風土與幻想

專輯以梁婉筠的《大地之息》揭開序幕,這是一首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委託創作的重要作品,從呼吸的韻律出發,描繪風拂過土地、陽光灑落田野與雨水滋養大地的景象。作品共分三個樂章,融合文化與自然的意象,包含客家民謠動機,象徵這片土地的靜謐與生機與人們的共生連結。

陳昶安《四月望雨幻想變奏曲》則取材自鄧雨賢的四首經典民謠,透過現代的和聲與節奏語言重新構築記憶中的旋律。《雨夜花》、《望春風》等熟悉的旋律,在此幻化為當代的音樂語言,是一種跨時代的致敬,也展現我們如何看待傳統與當代的對話。

另一首重要原創作品是周宣宏的《恆春古城-琅嶠之憶》,以三個樂章描繪恆春的歷史與文化傳說。從八寶公主的故事、古城門的威儀到《思想起》的思古之情,這部為十重奏所作的大型作品,是音樂敘事與歷史意象的精彩結合。

此外,我們也精選多首由黃珮涵老師改編、原為鋼琴家盧易之創作的臺灣民謠作品,包括《桃花過渡》、《草蜢弄雞公》、《採茶歌》等,以四重奏形式呈現。每一首都保有民謠的韻味,並融合薩克斯風的靈動、對話與炫技,讓聽眾在親切的旋律中,感受到耳目一新的表現力。

還有梁婉筠的《杜普勒效應》與《蒲公英》,分別呈現物理現象與自然隱喻,技術上充滿挑戰,也展現了薩克斯風重奏的音響潛力。

這些作品彼此獨立,卻又共同勾勒出我們想呈現的主題──「臺灣的聲音」。它不只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姿態,一種願意挖掘、回望並勇敢表達的創作態度。

 

本作品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贊助


藝人介紹 :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 MIT Saxophone Ensemble| 

 全台唯一連續七年榮獲國藝會「Taiwan Top」之專業薩克斯風重奏團隊 
 以臺灣為根,以世界為舞台,創造屬於臺灣的薩克斯風聲響

2013年成立於臺灣的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MIT Saxophone Ensemble),由團長陳冠文號召12位自國外留學歸國的青年音樂家共同創立,是臺灣首個以薩克斯風重奏為核心、具制度化演出與培訓架構的專業團隊。隨著團隊規模與觸及領域逐步擴大,團隊現有成員已超過30人,涵蓋來自美國、法國、荷蘭、義大利、泰國、日本、比利時與德國等多國留學歸國的音樂家,皆具音樂碩博士學位或豐富的國際演出經驗,活躍於演奏、教學、創作與推廣等領域,致力將薩克斯風藝術推向更深更廣的層次。

自2016年起,團隊邀請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薩克斯風教授 Lars Mlekusch 擔任藝術總監,積極與歐洲當代音樂體系接軌。同年團隊首次參與亞洲薩克斯風大會,並與法國著名薩克斯風演奏家Vincent David、Philippe Geiss展開首次合作;隔年受邀參與Vincent David策劃的《Mr. Sax Voyage》港澳巡演,開啟對外發展的重要起點。

2018年,米特代表臺灣登上克羅埃西亞國家劇院,參與世界薩克斯風年會,發表融合臺灣文化的原創作品《慶長生》,成為首支登上該國際舞台的臺灣團隊,正式躍升為具國際能見度的重奏品牌。

2024年,米特成功號召100位薩克斯風演奏者登上國家音樂廳,創下該廳成立37年來首場薩克斯風百人合奏的歷史紀錄;2025年,更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合作舉辦國際薩克斯風音樂營,匯聚超過20位國際師資與百位薩克斯風演奏者,並搭配管風琴合作演出,再次締造紀錄。

團隊演出足跡遍及全臺各縣市,並拓展至克羅埃西亞、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曾合作的指揮家包括廖國敏、許瀞心、郭聯昌,並與須川展也、松下洋、Debra Richtmeyer、Valentin Kovalev、原博巳、FIVE SAX、Kerius Quartet等多位國際知名薩克斯風藝術家合作。

風格上,米特擅長古典、爵士、當代與民謠等多元曲風,編制彈性從四重奏到十重奏以上,可根據不同演出場域靈活調整。團隊至2025年已委託並發表近20首臺灣作曲家作品,推動在地音樂語彙的現代化書寫。2018年推出首張同名專輯《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收錄與Vincent David、Philippe Geiss合作的經典曲目,為團隊首五年的里程碑紀錄;2025年發行第二張專輯《大地之息》,以更深層的文化視角,探索臺灣故事與土地情感,透過薩克斯風豐富的音色與技巧,讓來自西方的薩克斯風展現臺灣土地的聲音。

教育推廣是米特的重要使命之一。2015年起推動「菁英培訓計畫」,首創以薩克斯風重奏為主軸的系統化培訓平台,設有青少年團、青年團與菁英團三階段,至今已有來自50所學校、超過100位青年演奏者參與,其中菁英團曾榮獲「堤頂之星」殊榮,三團更分別獲得「亞太盃國際音樂大賽」各年齡組別冠軍。此外,成立近30個以社會人士為主的附設樂團,2025年透過「米特教育學院」系統化教材與教學法,與坊間音樂教室廣泛合作,啟蒙推廣人數已累積超過3000人。

2017年,米特成立親子音樂劇品牌「米特動物樂園」,開創以薩克斯風結合劇場藝術的新演出型態,成功跨足親子市場。歷年推出《謎之音樂廳》、《薩克歷險記》、《Do Re Mi 喜咧兜?》等作品,演出遍及臺北兒藝節、苗北兒藝節、衛武營藝企學、華山親子表藝節、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及MUZIKids 兒童古典音樂節等,深受家庭觀眾喜愛。此外,團隊亦受邀赴香港參與兒童慈善公益活動,透過藝術與公益的結合,積極回饋社會。米特動物樂園以藝術扎根為核心理念,期望藉由親子音樂劇的創作與演出,培養下一代對藝術的興趣與喜愛,建立親子間共享藝術的美好體驗。

在跨界創作領域,米特積極與不同藝術形式展開合作。2022年與導演鴻鴻、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共同打造音樂劇場《風・光》,透過聲響與影像交織呈現臺灣環境記憶。2023年與百年傳統東華皮影劇團共同製作《薩影奇事》,將皮影戲結合現場重奏與光影科技,創造傳統與現代共構的新表演語彙。

多年來,米特獲得企業與基金會肯定支持,包含台新銀行、遠東集團、南山人壽、華南銀行、豐泰文教基金會、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及新光三越等。

邁入第二個十年,米特以「創作深化、國際發聲、教育扎根、觀眾分眾、組織永續」為發展藍圖,持續以聲音為媒,打造獨特的臺灣薩克斯風文化,讓世界聽見臺灣,讓更多人感受薩克斯風重奏藝術的深度與魅力。

|MIT Saxophone Ensemble|
  Taiwan’s Premier Professional Saxophone Ensemble, Seven-time Recipi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s "Taiwan Top" Award 
Rooted in Taiwan, Resonating Globally.

Established in 2013 under the direction of Kuan-Wen Chen, the MIT Saxophone Ensemble represents Taiwan’s pioneering professional group dedicated to the art of saxophone performance and systematic training. Originally composed of twelve internationally educated musicians, the ensemble has grown to encompass over thirty performers, each of whom holds graduate degrees or extensive experience abroad, having trained in the USA, France, the Netherlands, Italy, Thailand, Japan, Belgium, and Germany.

Since 2016, under the artistic leadership of Lars Mlekusch of the 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 the ensemble has deepened its engagement with contemporary European repertoire. That year also marked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with their debut at the Asia Saxophone Congress and the initiation of collaborative projects with distinguished saxophonists Vincent David and Philippe Geiss. Among these was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Mr. Sax Voyage tour, which brought performances to audiences in Hong Kong and Macau.

 

In 2018, the MIT Saxophone Ensemble represented Taiwan at the World Saxophone Congress in Croatia, premiering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Benedictus and thereby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ir international profile. In 2024, the ensemble achieved a pioneering milestone by organizing the first-ever concert featuring one hundred saxophonists at Taiwan’s National Concert Hall. In 2025, they marked another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at the Weiwuying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by hosting an international saxophone festival that brought together over twenty esteemed faculty members, culminating in a large-scale performance featuring a one-hundred-member ensembl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pipe organ.

The MIT Saxophone Ensemble’s performances have taken them to Taiwan, Croatia, Hong Kong, Macau, and Singapore, where they have collaborated with esteemed conductors including Lio Kuokman, Ching-Hsin Hsu, and Lien-Chang Kuo. Their artistic partnerships also extend to renowned artists, namely Nobuya Sugawa, Debra Richtmeyer, Valentin Kovalev, Hiroshi Hara, Yo Matsushita, the Kerius Quartet, and the FIVE SAX ensemble.

Versatile in classical, jazz, contemporary, and folk music, the MIT Saxophone Ensemble regularly commissions works from Taiwanese composers, having premiered nearly twenty new pieces by 2025. Their debut album, MIT Saxophone Ensemble, released in 2018, highlighted significant collaborations with Vincent David and Philippe Geiss. Their forthcoming 2025 album, The Breath of the Land, explores Taiwan’s cultural narratives, employing sophisticated saxophone techniques and expressive artistry to offer a profound musical reflection on the island’s heritage.

In the realm of interartistic collaboration, the MIT Saxophone Ensemble actively engages with various art forms. In 2022, they worked alongside director Hung Hung and documentary filmmaker Ke Chin-Yuan to produce the music-theater piece Scenary Taiwan, which intertwines sound and imagery to present Taiwan’s environmental memories. In 2023, the ensemble partnered with the century-old Tung-Hua Shadow Puppet Troupe to create Saxophone Shadow Tales, blending traditional shadow puppetry with live ensemble performance and cutting-edge visual technology, thus forging a new vocabulary that merges tradition with modernity in performance.

With steadfast support from a range of enterprises and foundations, the MIT Saxophone Ensemble envisions the coming decade as a period of artistic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engagement, expanded audience outreac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tinuing to enrich Taiwan’s saxophone tradition while sharing it with global audiences.

 

Credits : 

MIT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製作發行

Produced and Released by MIT Saxophone Ensemble

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
Exclusively Distributed by Wind Music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陳冠文 Kuan-Wen Chen 

製作人 Producer:陳冠文 Kuan-Wen Chen 

製作統籌 Production Supervisor:陳力鋒 Li-Fong Chen 

錄音師 Sound Engineer:左興 Hsing Tso 

剪接/混音/母帶後製 Editing / Mixing / Mastering:左興 Hsing Tso 

錄音助理 Recording Assistant:林采萩 Rachel Lin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ff studio 錄音室 

專案統籌 Special Project Supervisor:微小創造 Peiti Production 

文案 Copywriting:微小創造 Peiti Production 

裝幀設計 Graphic Design:狄諺工作室 Diyen Studio 

版權 Copyright:MIT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

 

 

 

CD 1

編號曲名
1. 《大地之息》
2. 《恆春古城-琅嶠之憶》,第一樂章〈八寶公主〉
3. 《恆春古城-琅嶠之憶》,第二樂章〈古城意象〉
4. 《恆春古城-琅嶠之憶》,第三樂章〈風的聲音:思想起〉
5. 《桃花過渡》
6. 《杜普勒效應》
7. 《蒲公英》
8. 《採茶歌》
9. 《草蜢弄雞公》
10. 《四月望雨幻想變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