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大提琴
★尼爾森斯,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
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創作於1959年,為蕭士塔高維契專為友人、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所作,結構嚴謹、技術繁複,以尖銳的開場動機、高難度技巧著稱,融合黑暗諷刺與抒情段落,展現蕭士塔高維契對蘇聯壓迫的隱喻。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誕生於1966年,是蕭士塔高維契六十歲生日的自贈之作,風格較為內省,融合街頭旋律與戲劇性的節奏設計,情感張力深沉,展現晚年反思。
為紀念蕭士塔高維契逝世五十週年,大提琴家馬友友與指揮尼爾森斯攜手波士頓交響樂團錄製這兩部作品,兩人的合作被樂評人形容為「尼爾森斯引領樂團與馬友友共創輝煌」。馬友友以其深厚的音樂造詣和人文關懷賦予這兩部協奏曲新的生命。他認為蕭士塔高維契的音樂代表「無聲者的聲音」,並在演奏中展現對人類苦難與希望的深刻理解。他在第一號協奏曲中展現出晶瑩剔透的泛音與戲謔風格之間的張力,並與樂團法國號首席創造出極具對話感的音樂場景。第二號協奏曲方面,他則以細膩的音色與爆發力兼具的演奏,帶領聽眾穿越作品陰鬱、壓抑與反抗的情緒世界,讓指揮尼爾森斯讚嘆以「獨特的想像力與人性光輝,完美呈現蕭士塔高維契的複雜情感」。【曲目】
LP 1
A Side
Cello Concerto No. 1 in E-Flat Major, Op. 107:
I. Allegretto
II. Moderato
B Side
III. Cadenza
IV. Allegro con moto
LP 2
A Side
Cello Concerto No. 2 in G Major, Op. 126:
I. Largo
B Side
II. Scherzo. Allegretto
III. Finale. Allegret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