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台灣
I WON'T LET YOU BLOW
SLACK TIDE (所有作品)
網路價 NT$ : 220
無庫存
產品條碼:
006ST00120000
產品編號:
ST0012
發行公司:
發行日期:
2014/07/24
銷售活動:
發行類型:
內裝片數:
1片

 

Slack Tidex妞新聞:搖滾不死,只是時代更迭。Slack Tide的90s搖滾魂歌單

 

Slack Tidex妞新聞採訪問題

 

1.團名「Slack Tide」的由來?

 

來自影集「嗜血法醫 Dexter」第4季第 7 集的標題,邁阿密警方在鱷魚肚子裡找到一條手臂。

 

在正式用這個團名開始表演後,才發現世界各地的劇迷真的不少,玩團的更不止一兩個,所以故意打成「Slaㄎk Tiㄉe」做出區隔,一方面看起來像綁架信的剪報文字,另一方面,在團名中放進全世界只有台灣使用的符號,感覺很酷。

 

事後證明對一些人和搜尋引擎來說,「注英文」似乎是種挑釁。

 

 

2.三人是怎麼組團的?何謂車庫裡長出的旋律? 

 

貝斯手智明是吉他手小帕在陸軍樂隊的學長,退伍後一起玩了幾個 project,不過最後變成兩人各自與鼓手冠甫組團。過沒多久後就自然地 1+1=1 了。

 

「車庫裡長出的旋律」是出自好友/樂評林易澄介紹我們的文章中,將我們的音樂和「車庫搖滾」連結在一起。「車庫搖滾」一開始是指 60 年代一些樂風粗曠生猛的美國/加拿大搖滾樂團,因為大眾對他們的既定印象是這些團都在自家車庫裡練團寫歌,因此這些團開始走紅後就被冠上了這個稱號。到了 70 年代後,樂評開始使用「龐克」這個詞稱呼這樣的樂風,所以車庫搖滾可視為龐克的前身。

 

無論稱謂為何,指的都是:直接、帶著攻擊性、有意地不刻意修飾,想呈現最真實的力道。

 

 

3.請分享團員們是如何開始接觸音樂、到最後踏上組團之路的心路歷程 

 

智明:

最早最早是國中的時候,當時日本視覺系樂團盛行,跟著同學聽著X-Japan,彩虹等等,當時大概就養成耳機不離身的習慣,一直到高中買了人生第一張NIRVANA專輯就決定開始學吉他,畢竟有誰抵擋Kurt Cobain的魅力呢。

 

小帕:

人生第一張 CD 是獅子王原聲帶。高一的時候不小心買了 My Bloody Valentine 的 Isn’t Anything 和 Loveless,以為獨立搖滾就是這樣的東西,後來才發現只有他們聽起來是那個樣子。接下來幾年都在小白兔唱片行買唱片聽音樂,因為當時在那認識的人都有玩團,感覺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喜歡音樂的人就該玩音樂,很正常。

 

冠甫:

我是被Green Day的經典名曲Basket Case當中鼓的經典過門吸引才開始打鼓的。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我甚至不曉得什麼叫過門,而在我發現我可以毫不吃力的駕馭這整首歌時,已是我習鼓兩年左右的事了。在未組團的打鼓歲月裡,我大概總是抱持「XX團的XX歌我打得出來啦」之類的中二心態在面對音樂。後來聽的音樂漸漸多了,也開始有了些組團經驗,慢慢覺得以技術導向為目標實在太累,況且好像再怎麼練,總還是有一大掛人一坐在鼓前,就會讓你不想再拿起鼓棒。如今在Slack Tide當中編曲就是以音樂性為重,因為這樣,反而蠻開心的。

 

 

4.Slack Tide的音樂似乎受8090年代獨立樂團影響甚深,請每位團員跟大家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樂團及歌曲、並詳述理由。 

 

智明:

其實蠻不會回答「最喜歡」的問題,喜歡的實在太多了,很難分出個高下。 說個最近比較有感觸的,Ozzy Osbourne 的Goodbye to Romance。 之前讀了Ozzy的自傳,裡面寫著Black Sabbath時期嚐到走紅的滋味,就像好萊塢的搖滾電影一樣紙醉金迷,嗑藥,砸飯店,人生搞得一團糟,最後團員看不下去也一一離開。而這首歌是在Black Sabbath解散後Ozzy的第一張個人專輯裡,落魄的Ozzy自己作詞作曲,歌詞當然是寫著他對一直以來荒唐人生的反省,而樂曲方面記得自傳裡的描述是當他寫完這首歌的時候非常非常興奮的告訴Randy Rhoads他終於寫出一首像偶像Beatles一般的歌了。雖然是一個蠻拔辣的故事但我還是感動了,而且也提醒自己不論如何不要忘記一開始想要玩音樂的初衷。

 

小帕:

 最喜歡的太難挑了,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酷一點,只好選擇比較冷門的講:The Microphones 的 2001 年專輯 Glow Pt.2。我曾經有一年多快兩年,每天至少聽這張專輯一次。對我來說,The Microphones總結了所有我熱愛的 90 年代獨立搖滾元素,在經過反芻後創造出來一張非常純粹的專輯,既充滿神秘感卻又真誠。

The Microphones 是 Phil Elverum 的一人樂團。90 年代中期,他高中剛畢業,已經累積了許多臥房實驗錄音作品,在家鄉華盛頓也小有名氣。他知道自己除了音樂之外不會選擇其他事情來做,於是放棄了唸大學,移居到奧林匹亞,加入傳奇的低傳真獨立廠牌 K Punk。

像是終於獲得期待已久的玩具一樣,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 K Punk 的錄音室中。之後四年內,他以驚人的質量錄出五張專輯,而Glow Pt.2 是這段時期最後一張專輯。像是天生很會跑步的人,跑多久都不會累,不知道盡頭在哪,一直往新的地方衝過去,Phil 就是生來該做音樂的人,Glow Pt.2 整張專輯像是一首來自異世界的歌,聽完會覺得你好像認識了這傢伙一輩子,只不過他是來自其他次元。

我的人生會長成現在這樣,有一部分要歸功(歸咎)於這張專輯的第一首歌「I Want Wind To Blow」。講到這裡,你還記得我們單曲的名稱是什麼嗎?

 

冠甫:

想不出最喜歡的樂團,但我想到在無數的看表演經驗中,只有兩個片刻我莫名掉下眼淚,一次是Smashing Pumpkins在我面前演奏起「Today」,另一次則是Jeff Mangum用絲毫感受不到老態的聲音在Neutral Milk Hotel的表演中唱起「Two-Headed Boy」。

 

Smashing Pumpkins是我甚早就接觸的樂團,中學時就把Gish和Siamese Dream所有歌的鼓練完,而「Today」在這些歌當中不算是什麼困難的曲目;接觸Neutral Milk Hotel則稍晚一些,是三年前跟智明在組另一個團的時候他介紹給我的,那時是他想在表演當中cover「Two-Headed Boy」,我於是硬是在這首沒有鼓的歌當中加了一些節奏,真的是硬加的,我當時只覺得這首歌似乎多加一點都不行。

 

在這兩首使我被情緒擊倒的歌當中,鼓絲毫不佔主要角色,這也意味著這兩首歌所乘載的,與我鍛鍊技巧的過程無甚大關聯,但它們勢必乘載著某個觸發器,以連接上我的某段「值得落淚」的經驗。那種情緒是當下的,同時也是經驗的。那些歌像是轉變了經驗的原初性質,使之以不同的意義重現在我眼前。我們都知道音樂不分勝敗,但有這種能耐的歌終究也就那麼幾首而已。

 

 

5.在做音樂的時候三人的理念分別為何?若有衝突的話會怎麼解決? 

 

基本概念是我們三個人一起發出來的聲音就是我們的音樂。

 

這些年下來「Slack Tide 的音樂」似乎已經演進到超過我們三個人了。我們在寫歌時常會冒出「這個聽起來不像 Slack Tide」或類似的想法,然後我們就知道要往其他方向去做。這不是指我們想要呈現一個既定的形象,像是英雄電影裡面的英雄有特定的形象這樣,反而比較像是一個場景,例如霍格華茲學院,在裡面會發生各種事件跟情緒,可是都在一個獨特的場域跟氛圍下。

 

音樂上意見不同時,只要去想「這到底Slack Tide不Slack Tide」,答案就會很明顯了,就像故事不會寫到一半突然讓閃靈 Freddy 被分到葛萊芬多這樣 (雖然某種層面上非常有趣)。

 

 

6.Shoegaze也是90年代必備的搖滾精神嗎? 

 

瞪鞋 (Shoegaze) 對我們來說只有 My Bloody Valentine 這個團。或者說,如果「瞪鞋」指的是其他被歸類在這個標籤下的團,那 My Bloody Valentine 絕對不是瞪鞋,即便他們是第一支被樂評戲稱為瞪鞋的樂團。瞪鞋是樂評戲稱一群 90 年代初期英國樂團的用詞,因為這些樂團表演的時候都故作低調耍帥,看著腳邊的效果器,後來變成一種樂風的標籤,可是實際上的音樂本質大不相同。儘管「外觀形象」及「廣泛使用效果器」這些特徵類似,可是 MBV 不像其他瞪鞋樂團追求什麼空靈的質感 (根本跟 New Age 沒什麼兩樣),相反的,MBV 從頭到腳都想用最吵最獨特詭異的聲音攻擊別人耳膜,只是旋律又寫得非常甜美。

 

至於是不是必備的精神,90年代最棒的音樂都有一種不害怕衝突和極端,「自己是怎樣,做出來的音樂就是怎樣」的勢態,沒有人是一模一樣的,音樂當然不可能有固定的形象。因此,與其說是某個年代的精神,應該說音樂本該就這樣做才對。

 

 

7.請推薦幾首初次聽Slack Tide的音樂的入門歌曲,並詳述推薦原因。

 

我們7/11發行的新單曲「I Won’t Let You Blow」,正是從我們的音樂中,選出四首性格最鮮明的歌收錄進去,當然也最適合推薦給初認識我們的朋友,因此打算介紹其中的兩首曲目,剩下的就讓大家聽著單曲或來現場體驗!

 

「Syphon

 

Syphon是指虹吸過濾,像煮咖啡那樣。雖然旋律明亮清脆,音樂性上是本張單曲中最為溫和的作品,但傳達的內容相對沉重,是在講人和人的關係隨著時間只能越來越複雜,可是卻又無時無刻只想回到最單純的時候。

 

Syphon

 

I used to lie, I used to hide, I used to stay up all night.

我曾說謊,我曾躲藏,我曾無法闔眼。

I used to fight, I used to die, In my mind.

我曾抵抗,我曾死亡,在我腦中上演。

 

I use your life, I use your time, I use you to make me look all fine.

我利用你的生命,我利用你的時間,我利用你粉飾我的太平。

But We are not quite , We are not quite right.

但是吶,有問題,有問題在我們之間。

 

Syphon, Syphon, Here comes the last bit of our soul.

篩吧,濾吧,直到留下最後的靈魂吧。

Syphon, Syphon, You make me weep.

篩吧,濾吧,讓我哭泣吧。

 

「就這樣別走」

 

 

「就這樣別走」是我們目前唯一一首中文歌,旋律和架構都非常簡單,聽一次應該就不會忘記了。會想要用這麼直接的方式傳達歌詞的內容,其實是因為自己需要一個吶喊的方式,對著所有不能把握的人事物宣告自己的心情。相信這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情緒,如果這首歌能為聽到的人提供一個吶喊的方式,對我們來說玩音樂就值得了。

 

就這樣別走

 

我腦中 的火藥 點燃了

我口中 的訊號 沉默了

揮不去 熄不掉

想不起 忘不了

只有我知道

 

慢慢地 遠方的我在夢裡

看著你 勉強的用力呼吸

慢慢地 我像是忘了自己

安靜地睡去 (在心中喊著)

 

就這樣別走

不要離開現在的我

 

CD 1

編號曲名
1. Krocodile Fear
2. Syphon
3. Black Crystal
4. 就這樣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