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曲家浦朗克是在接到美國國會圖書館所屬的庫賽維茲基基金會委託後,寫作了《榮耀頌》一曲。「榮耀頌」是天主教特有的儀式音樂,但浦朗克行事一向特立獨行,在此曲的經文中,意外地採用了英國國教聖餐儀式中的英語經文,加入了天使宣布基督降生的一幕,讓原本莊嚴的光榮彌撒,加進了戲劇效果,也讓樂曲在莊嚴中多了活潑。
浦朗克曾說他在創作時,心裡一邊想著本篤教派修士踢足球的畫面,一邊則想著古老中世紀教堂中頑皮小天使的壁畫畫面,兩者就交織在這首既莊嚴又華麗的《榮耀頌》中。《聖母悼歌》則是浦朗克的愛人過世後,從原本玩世不恭的浪子轉變成虔誠的天主教徒後的創作,完成於一九三六年。和《榮耀頌》一樣,都是為女高音獨唱與合唱團、管弦樂團合作所寫的聖樂。
這份一九九二年的錄音,杜特華請到當時四十三歲的法國女高音波蕾(Francoise Pollet)擔任主唱。波蕾畢業於凡爾賽音樂院,原主修小提琴,副修聲樂,後來才到慕尼黑找戰後最出色的德國抒情男高音赫夫利格學聲樂。一直到三十四歲才首度登台演唱歌劇,演唱《玫瑰騎士》中的元帥夫人一角。當時因為她贏得日內瓦歌唱大賽而在國際間聲名大噪,很受杜特華器重,兩人合作過多次錄音,法國指揮家布列茲也非常欣賞她在現代作曲家作品的詮釋。
編號 | 曲名 |
---|---|
1. | Gloria Composer:POULENC, FRANCIS |
2. | Stabat mater Composer:POULENC, FRANCIS |
3. | Concerto in G minor for Organ, Strings & Timpani Composer:POULENC, FRANCIS Symphony:PHILHARMONIA ORCHESTRA |